七月份的陜北高原滿目蒼翠、陽光炙熱,正如陜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三期擴建工程火熱的建設現場,車輛往來穿梭,建設者攻堅鏖戰,只為將滾滾電流送進千家萬戶……
7月12日17時18分,6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,這是繼1月15日5號機組完成168小時試運行后的又一重大喜訊。歷時三年,三期項目2臺1000MW高效超超臨界間接空冷燃煤機組圓滿完成了“雙投”目標任務。
開拓:光熱初心
三期2×1000MW擴建工程作為陜北至湖北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電源點之一,是陜西省“十四五”期間重點建設項目,能夠有力促進陜北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,擴大新能源消納范圍,對于滿足華中地區用電負荷增長需求、優化全國能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每一塊基石的鋪設,每一臺設備的安裝,都傾注著清水川人的心血和汗水,每一次參數的調整,每一次技術的創新,都是為了讓這份光熱更加穩定、更加高效地傳遞。”三期項目建設者感慨地說。他們無畏艱辛,不懼挑戰,用信念和行動詮釋著發展電力、保障經濟的理想與情懷。
來自黃河邊的電能跨越山川、穿越江河,清潔高效的電流通過一根根電纜輸送到長江兩岸的千家萬戶,成為了聯結陜鄂兩地的一條條能源紐帶,這一場跨越千里的能源傳遞,不僅是現代科技的偉大成就,更是五千年文明融匯血脈的深情牽引。
變革:綠色創新
公司三期項目建設過程中,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,不斷探索新的技術應用,持續深耕,為項目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。
項目在建設中運用一項“世界首創”、兩項“世界首例”,創造一項“世界紀錄”:世界首創冷源損失余熱回收技術,有效降低機組冷源損失;世界首例零號高加全負荷投入技術和全抽汽10級回熱技術,有效提高機組效率;世界首例百萬機組“四塔合一”技術,有效節約用地,消除視覺污染;全面優化設備系統和總平面布置,項目用地僅26.9公頃,創同規模工程世界最少用地。
機組設計發電煤耗269.08克每千瓦時,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為二氧化硫每標準立方米小于20毫克,氮氧化物每標準立方米小于25毫克,煙塵每標準立方米小于5毫克,實現了大氣污染物的“近零排放”。
不僅如此,對于廢水處置,項目還采用了一套新方案。使用電廠脫硫廢水高效蒸發結晶和煤礦疏干水深度處理技術,實現了全部廢水零排放。
攻堅:戮力同心
在項目的規劃設計、設備選型階段,先后前往國能寧海、華能泰州等10余家國內先進百萬機組進行調研,科學制定了技術先進、安全可靠、節能環保、指標領先的設計方案,為開工建設做足了準備。
2021年項目落地,5月29日開始場平施工。從清晨到黑夜,現場每一處都留下了清水川建設者的身影。項目各方通力協作、倒排工期,對標對表、科學施工。
一張張推進表記錄著項目走過的每個里程碑節點,這背后是項目各方心血的凝聚、智慧的結晶。
從嚴開展圖紙會審工作,精細把控每一處細節,單單施工設計圖就多達65冊;強化設備監造力度,針對生產工藝和關鍵工序展開定點式的監督檢查;嚴格開展設備驗收工作,一旦發現缺陷及時予以消除;嚴密控制過程施工質量,建立詳實的質量問題臺賬,持續跟蹤問效,推行閉環管理模式,保證各類問題不遺留不轉序。
千帆競渡,只爭朝夕。三年來,作為三期項目整個建設過程的參與者、指揮者和見證者,清水川人堅定信心、真抓實干、勇毅篤行。機組滿負荷試運期間主要指標達到優良標準,電氣保護、熱控保護、自動化儀表等投入率達到100%,脫硫、脫硝、除塵裝置投入率達到100%,實測煙塵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,機組實現清潔、低碳、安全、高效運行。
櫛風沐雨千日夜,風正潮平好揚帆。一條條電纜點亮著萬家燈火,一顆顆真心溫暖著城市脈動。塞外高原,明珠閃耀,熠熠生輝。